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近年来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7月25日,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社会服务实践队满怀激情与责任踏上了前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和上饶市婺源县的征程,开展主题为“绽放青春芳华,振兴美丽乡村”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以青春之名,贡献智慧与力量,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让青春的芳华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绚丽绽放。
实践心向田,炉下机声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7月25日,实践服务队满怀热情地前往炉下村,亲身体验水稻苗从培育地到田间的关键环节——收苗与机械化种植的全过程,为乡村振兴的田野添上一抹青春的色彩。在炉下村育秧田内,一垄垄嫩绿的水稻苗茁壮成长,散发着勃勃生机。实践服务队成员们在农民伯伯们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长势良好的水稻苗从培育盘中取出,它们如同初生的婴儿,承载着丰收的希望。队员们亲手将这一株株嫩绿的生命传递到运输车上。随后,服务队跟随当地农民,见证了水稻苗机械化种植的全过程。现代化的插秧机在平整的水田中穿梭,精准地将一株株水稻苗植入泥土之中,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绿色线条在田野上延伸开来,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队员们纷纷感叹于农业机械化的高效与精准,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踏访荷田古韵,谱写江西新篇
7月26日,实践队走进了江湾镇荷田村,步入那近30亩的荷花田,实践队员们被这万千荷花盛开的景象所深深吸引,每一朵荷花都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笔触,亭亭玉立,羞涩中带着几分坚韧。含苞待放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盛情绽放的,则是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它们不仅装点了这片土地,更见证了江湾镇荷田村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践行。
深入乡村森林公园,实践队员们仿佛被大自然的怀抱紧紧相拥。清新的空气、葱郁的树木,无一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对生态的尊重与呵护。在这里,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的真谛,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村建设的绿色脉动。
随后,在村干部的热情引领下,实践队寻访了徽派古村落——荷田古民居聚集区,队员们走进那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方烈光老宅,随处可见细腻入微的精美木雕,人物、花鸟、山水、瑞兽……各种题材应有尽有,每一幅作品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在赞叹木雕之美的同时,大家也不得不为古代建造技术的精湛所折服。古宅的结构布局合理,承重与支撑巧妙结合,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又兼顾了美观与实用。在参观之余实践队员还热情地帮助方烈光老党员干剥玉米的农活,聆听老党员方烈光的故事,同学们被深深地打动——从光荣的人民教师到乡村建设的默默奉献者,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江湾镇荷田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歙砚承匠心,共绘新赣图
实践队员们踏入大畈歙砚文化博物馆的那一刻,历史韵味与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同学们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歙砚,不仅是用于书写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博物馆内,各类砚台琳琅满目,每一方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展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砚”的独特魅力。队员们不仅了解了歙砚的出土地点与丰富种类,更被其制作过程中的匠心独运所深深吸引。从选料的挑剔到制胚的精细,从设计的巧妙到雕刻的精湛,再到打磨的光滑与包装的雅致,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实践队员们有幸观摩到了歙砚非遗传承人游春燕的雕刻技艺。在她的手中,一块普通的砚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化身为一件件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通过她的讲解与示范,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歙砚制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水稻苗的精心培育与辛勤种植,深刻体会到了农业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驱动力,还深入探访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婺源,亲眼见证了那里如何将歙砚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紧密相连。江湾镇荷田村的美丽蜕变,不仅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完美融合的典范,更是古老传承与现代发展交相辉映的生动实践。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和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共同书写江西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青春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尽情绽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让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黄友鑫、裴雨洁、黄凯 图:王超宇 校对:裴雨洁 编辑:刘姗 初审:刘姗 复审:黄友鑫 终审:洪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