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党建工作
红色精神代代传 党的声音进万家 我院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9/11

为深入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伟大事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我院“于都情、童心暖、青春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jpg

在于都团县委办公室座谈会中,谢彬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于都近年来红色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并表达了对我院开展相关活动的支持,实践团指导老师裴雨洁详细阐述了预计开展的红色主题活动。

2.jpg

“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周恩来总理的题字醒目地伫立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前,站立于前,队员们头脑中有关于长征的事迹也在慢慢浮现。1943年,中央红军在这里迈出了长征第一步,也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于都河畔发生的“最后一块板拿去架浮桥”的故事也吸引着全国各地人民来此学习交流,感悟于都人民的革命热情。

3.jpg

牢记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走进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一股神圣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行走其中,队员们时常驻足,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中缅怀革命先烈,不禁潸然泪下。面对敌人的屠刀,年仅19岁的高克勤曾以脚托笔,写下“我为革命而死,革命一定会胜利”的铿锵誓言;为避免伤害到村民百姓,马德明把敌人骗入上堡村狮子山石洞里,决然跳崖并高呼“共产党万岁”……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他们高度评价,“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4.jpg

新长征,再出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是为了人民而出发,也是依靠人民而胜利的伟大壮举。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当代青年立足实际,深入基层,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做好新时代红色精神的传承人。中国人民革命和发展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来的。饮水思源,不仅要追忆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也要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前往车溪乡坝脑村慰问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奶奶,了解她和王金长哥哥的革命爱情故事。1932年,21岁的王金长在新婚第三天告别了青梅竹马的妻子段桂秀,并许下承诺“等我三五年,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就是这一句承诺,段桂秀开始了长达九十多年的等待。聆听了段桂秀奶奶讲述那段革命艰苦岁月的故事,实践团队员们深受感动,陪伴在周围和她闲聊,奶奶虽已有105岁高龄,仍步伐稳健,一直招呼队员们喝水,念叨着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孝顺父母、报效国家。段奶奶“一句承诺,一生等待”的真情和王金长同志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大家。

5.jpg


6.jpg

来到红三军团军团部旧址参观,队员们了解到红军部队曾在这里集结休整,进行人员、物资补充和训练,他们追求真理、甘洒热血,在这里演绎了浓浓军民鱼水情的故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展示了红三军团从建立到长征这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爱国为民的斗争精神。

7.jpg

“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于都作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集结的出发地,受到了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先辈们已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了榜样,新时代青年也要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怀揣向上向善的力量,勇担重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文:黄友鑫、裴雨洁、武亚颖   图:肖志城 编辑:刘姗 初审:刘姗 复审:黄友鑫 终审:蔡恒文

 


    
官方微信    掌上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