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科研
【读书分享会】揭秘《“活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教育》

9月20日,袁园老师和423学前教育2班的同学们开展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1.jpg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践行这一理念,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活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教育》一书,产生了知识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

思之源:乡土资源的价值与探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乡土性是孩子们“活教育”的文化底色。黎淑妹同学讲述道:“《‘活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教育》一书阐述了丰富的乡土资源是孩子们学习的宝贵素材,它不仅贴近生活、富有情感,还能够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地学习和成长。那么,为什么要利用乡土资源呢?陈鹤琴先生指出:“活教育的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培养幼儿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活学活用,同时也增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如何寻找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呢?”她接着说,“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教育资源。比如,家乡的特产、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甚至是一棵树、一条河,都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素材。”

2.jpg 

研之道:乡土资源教育的课程设置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谈及如何开展乡土资源课程活动,周文洁同学分享:“开展活动首先要基于幼儿兴趣,从幼儿视角出发,和幼儿共同商讨设计活动主题,然后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活动目标,做好活动相关的物质精神准备。在此基础上,活动内容要符合自然性,主题性,游戏性,实践性,合作性五大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幼儿为主,适宜介入。”

3.jpg

乐之行:乡土资源教育的实践路径

紧接着,周文洁同学分享了她对书中“乐之行”章节的理解:“根据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的课程论思想,开展乡土资源教育活动,要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貌;也可以开展手工艺制作,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食物的来源;或者通过绘制家乡地图,让孩子们对家乡的地理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获之思:乡土资源教育的深远意义

在分享会的尾声,我们共同探讨了乡土资源教育的意义。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开发实施好乡土德育课程,激发起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乡情学习的体验和感悟,在浓浓乡情的浸润下逐步成为幸福的“家乡人”,也成为幼儿教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周文洁同学说:“乡土资源教育可以开阔幼儿眼界,培养幼儿审美,增强幼儿文化认同,培养新时代具有爱国主义的幼儿。同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秉持科学儿童观,课程观和评价观,这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乡土资源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与家乡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公民。而这正十分符合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所提到的教育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家乡的故事:芋饺、塔建筑和木头家具

我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音”,家乡风貌、乡土文化都各具特色。无论是生活中的特产美食,或是身边的大小建筑和家具,都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也同样是“活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些家乡的特色不仅向孩子们展示了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也同样是与孩子们进行“活教育”的好地点。张娜同学用自己的家乡故事,为分享会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她详细介绍了石城芋饺的制作过程,并分享了如何将这一传统美食融入幼儿教育:“在制作芋饺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技艺,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与家乡的文化传统建立了联系、对故乡和家的味道做出重要诠释、与此同时也让这种美食的传承和发展。”以芋饺为例,作为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到整个美食制作中,让孩子们亲手从拔、洗、煮、剥芋头到搅和红薯粉,再到最后的包芋饺,让他们亲眼见到、亲手触摸到制作芋饺的各种食材。引导孩子们认识这些食材的名称、生长环境以及营养价值,增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食物的尊重。以大自然为依托进行“活教育”,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融入生活、教学实践中去,向孩子展现出最真实的且生动的学习内容 ,增强孩子的印象让孩子们吸收到更多的知识。

和食物一样,建筑和家具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更是作为学前教育者进行“活教育”的绝佳素材。张叶楠同学带领大家领略了她老家当地塔建筑“鄱阳楼”的风采。她说道:“‘鄱阳楼’不仅是家乡的地标,更承载着鄱阳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我想将它们带进课堂,让孩子们更了解家乡、更对家乡自信,同时也培养着他们的空间感和审美。”

来自著名的“家具之都”赣州南康的黎淑妹同学说道:“木头家具作为我的家乡的文化特色,我觉得可以把这种文化融入到课堂当中,把类似于榫卯这种传统文化与幼儿课堂中的建构活动结合,发扬这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将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文化知识和自然文化知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引导孩子们充分感受与家乡的文化联系,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加入日常课程中,开展体验、参与、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厚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

结语

本次读书分享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活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教育》这本书的丰富内涵。感谢每一位分享者的真诚交流,也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参与。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共同开启更多知识的旅程。(文:潘韵诗 张叶楠 冯珂珂 张娜 周文洁 黎淑妹 图:方艺萱 编辑:魏亚冲)

    
官方微信    掌上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