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心中的瓦尔登湖
——访我校第二届“教学标兵”荣誉称号获得者陈里霞
刚才还是黎明,你瞧,现在已经是晚上,我并没有完成什么值得纪念的工作。我也没有像鸣禽一样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自己幸福无涯。
———梭罗《瓦尔登湖》
从童话般的部队大院幼儿园到象牙塔般纯洁的高等学校,从蹲下身来和小朋友说话到三尺讲台和大朋友们侃侃而谈,陈老师的职业迁徙是她的生命与众多学生交织的过程。从幼儿园到大学,她的精神世界在一届又一届年轻(幼)他者心灵的映衬下,不断成长,不断丰富,不断成熟:从昔日默默无闻的普通幼儿园教师,到今天指导幼儿园主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参与省、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工作;从曾经在幼儿园一上公开课便忐忑不安,到今天在校内外自信地开设讲座或公开课,并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从对“研究”的束手无策、敬而远之到做让自己心动的研究(主持3项省级课题,发表2篇核心论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刊索引)……年少时她有许多梦想,想当记者,想参军,想做职业经理人,最终无耐而又必然地把生命投入到学前教育工作,通过日复一日的教研行为来表达、释放自己的追求和信念,让原本黯淡的生活充满光亮,充满诗意。
她的讲义里有精彩的案例和教学菜单,她的进度表中排满了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规划和设想,她的备课本里夹着各种各样带记号的名单,还有许多瞬间涌出的感悟。她想方设法用思想的扳手松一松课堂技术的螺丝,引用大教育家,时代名师、身边的名师(园长)的案例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感,把学生从单向度的生存困境中解脱出来。在讲到如何观察儿童,把握兴趣点时,她会引用美国人学习瑞吉欧教育模式后的经验力作《我们都是探索者》中教师如何通过分析,讨论儿童的话语,作品来拨开迷雾发现儿童,进而调整教师的教学计划而跟随儿童的学习计划;在讲到家园如何有效合作时,她让学生课前阅读她精心收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材料中的教师对家长真正的尊重,把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视为己任,润物无声般地教家长如何理解与教育儿童……
在陈老师的课堂中,有东西方的思想巨人,有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也有躬耕实践成绩匪然的当代幼儿教育实践者;有案例中鲜活灵动的儿童,也有朴实而真挚的教师,她把这些带进自己的职业生命,也带给专在业上蒙昧而渴求知识的学生。
从幼儿园到豫章师范学院,走了近20年。20年间,有8年的幼儿园实践,有3年的研究生学习,还有8年的高校任教。如果说前8年比作实践,中间3年是理论学习的话,那么,这后8年,用陈老师的话说是努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她希望能够用从辛劳寂寞中磨砺出来的灵巧与扎实,从辛苦却不累的充实中绽放出的美丽与幸福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