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术学院的教授
是如何与艺术产生缘分的?
如何理解对艺术的?
当今社会
又是如何发扬传承艺术的?
这次
让我们共同对话
豫章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前副主任
肖大雄教授
共赴这场艺术之旅
嘉宾介绍
肖大雄教授,1953年12月出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豫章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副主任,中国美育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教育学会副主席江西分会会长,江西省美协、书协会员,江西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全国著名水彩画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西省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职业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肖大雄教授, 1978年毕业于南昌师范学校,1979年——1986年江西拖拉机厂子第中学任美术教师;1983年——1989年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2013年在南昌师范学校(现豫章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副主任。
艺术与艺术是有关联性的
肖大雄教授:
说起来这个,就不得不说一下我父亲了。我父亲是南昌大学建设美术也是从事美术这一块的,算是传承吧。他当年学的是建筑方向,但对我影响大的,是父亲在中国画方面对我的感染与熏陶。于是,我后面也去学习了美术。在当时,美术还是很受欢迎的,那些广告海报、电影院的宣传报都是手工绘制的。
我是七八年毕业的。那时候,也不叫美术班,也没有分这么多课程类别,我们就叫艺术班。我们艺术班学的很杂,那时候我们既要学美术,也要学音乐,甚至还有一些舞蹈类的课程,比如兰花掌一类的形体训练。其目的就是用艺术的贯通性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艺术,我觉得这个到现在都是很实用的,现在的学生也应当多学一些其他的东西,学艺术就需要一些趣味。知识面广泛了,交融的趣味性就更多,想的就会更开阔,这对学习和钻研美术也是大有脾益的。
艺术是相通的,通过各艺术学科的联动,能充分开启我们的想象空间,提高我们的艺术感受力,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创作素材,使我们的艺术创作空间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艺术是需要传承创新的
肖大雄教授:
用三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特、奇、新。
首先你要有个人的独特风格,千篇一律的话就只是一个复刻,每个人要去寻找自己的独特的,能有鲜明特色,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其次,艺术创作需要有灵魂、有思想,要有一点画龙点睛的精彩在上面,很耐人寻味,这就是奇;在新这个方面,其实就是在学习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了。
像我们知晓的大家徐悲鸿,他的作品,则是引进了西方的艺术的个性,然后融汇到中国画里,做了创新。而像我们豫章师院校友,傅抱石也是敢于创新,在1960年9月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23000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新山水画在20世纪中期的发展,把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一个历史的高潮。
说起傅抱石,其实我们家里跟他还是有些渊源的。那时候,他还来我们家里住过一段时间,然后因为求学任职这些原因,他就去了别的地方,再后来我父亲也与傅抱石有过书信往来。遗憾的是,动荡奔波之中,没能将这些书信全部保留下来,仅剩的两三封,由博物馆收藏保管了。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传统艺术焕发新光彩,被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所认同,被不同时代的观众所喜爱。在传承中发扬,在发展中丰富,在创新中生长,传统艺术才能够生生不息。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艺术创作源于山水笔墨
肖大雄教授:
50余载的美术教育与绘画创作,使我对教师职业的敬业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水墨画创作领域上,不忘初心,始终于青山绿水之间。自幼受父亲的中国画感染与熏陶,埋下艺术的启蒙源泉和扎实的绘画基础。青年期间学习水彩专业,水彩画创作既遵循现实主义的写实规律,又具有浪漫意象的风格,之后水彩创作吸取中国水墨画的意蕴。
我对中国水墨画的一次大胆的革新是提取水彩创作之精华与中国水墨画精髓相融合。用笔墨抒发独特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再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始终不失中国水墨画的笔墨风范和审美的艺术特征,追求水墨画的新意境与新韵味。
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丹青50载中对水彩中水性的研究与提炼,并在中国水墨画中得以施展。材料语言与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画意,是时代性的佳作,恰切实际地贴近现代审美的需求。
文字:吴洁 徐梓烨
图片:谭宇晴 徐梓烨
策划:吴洁
编辑:魏希
初审:吴洁
复审:朱璐璇
终审: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