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网上展厅-优秀校友展
传承抱石精神对话优秀校友:王燕教授


近年来,豫章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以“弘扬抱石艺术精神,赓续红色文化基因”为信念,努力继承弘扬“百年巨匠”傅抱石先生的文化艺术精神。我们依托优秀校友文化资源,结合学院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创新发展机制,以服务社会、弘扬新时代精神为使命,力求将美术学院打造成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美术人才培养高地。

作为美术学院的教授

是如何与艺术产生缘分的?

一个人对艺术的热爱展现在哪些方面?

当今社会

又是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这次

让我们共同对话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造型学部主任

王燕教授

共赴这场审美之旅

嘉宾介绍

图片


    王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女美术家艺委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南昌师范学校;1989-1993在三眼井小学任美术教师;199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2001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2006年获江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1-2012年中央美院唐勇力工作室访问学者。2018-2019 年英国德比艺术与人文学院访学学者。2020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在读博士。

机遇与挑战————————

                   我的艺术之路

图片

王燕教授(左)、程凌云院长(右)和胡海教授(中)合影

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Q1:了解到您曾经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是什么动力让您再次去接触艺术,继续圆梦于艺术的呢?


王燕教授:

 我于文革中期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叫罗家集的小镇,当时父亲是铁路干部被下放到这里轧洋镐也就是修铁路,母亲是医生,三个孩子,一家人为生活所迫,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政策平反后,我们随父亲回到了南昌市,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在铁路子弟学校就读,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美术,年年担任宣传委员为班级或年级出墙报。1989年父母让我报考了南昌师范学校的艺师班,班上四十位同学,有一半是学音乐的,著名甜歌星杨钰莹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她还没有改名,叫杨岗丽(毕业后她分配到了江西省歌舞团担任报幕员,后求发展去了广州,一曲外来妹红遍大江南北)。那时的老师:对绘画情有独钟的刘迪玺校长、水彩画家龚嗣炎老师、江西油画界大咖尹洪、王勇老师,还有对中外历史如数家珍的安云老师,这些老师给我们春风沐雨般的教导至今还令人难忘……

三年后我毕业分配在南昌市三眼井小学任美术教师,初中的几个好朋友都在读高中考大学,有的同学曾羡慕我读师范不用学英语了,殊不知我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的人生如果就这么当个小学老师平平静静的过下去也就没有了现在的我,(当然大部分人是选择了这样子过下去,如果教学出色,估计当个中层干部没有问题)。可是不安份的心一直在我内心翻腾,看到初中同学个个都考上了满意的大学,我真的是太羡慕了,于是发奋图强,细心的校长看到我天天在办公室画画,曾放出话来:这个年轻的小姑娘一定呆不久,不是永久牌,是飞鸽牌。但老天不太眷顾我,当工作满两年符合应考条件,我正在备考江西师大美术学院时,考试期间正好接到一个可怕的消息:嫁到新余的姐姐在怀孕八个月的时候被大卡车撞倒,躺在医院不省人事,这个时候,我很无奈的接受了现实,放弃了接下来的文化考试,赶赴新余帮着照顾姐姐,半年后姐姐总算保住了性命和孩子,走出了鬼门关,(但留下了癫痫的后遗症,十年后离开了我们)。这场变故过去,我的大学梦再次提上日程,工作第四个年头我再次走进考场,终于如愿以偿被江西师大录取了。


人要有梦想,国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家有小人物的读书梦,抓住梦想的尾巴,一定能实现。这是王老师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人生的第再次转折

     Q2:考上大学之后,又是什么契机让您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大学工作时期您对艺术有什么感悟?

王燕教授:

1997年我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的我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并兼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班主任。在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四年学习中,我接受了非常系统而严格的综合艺术训练:吴子南教授的美术理论;邹良材、丁成杰与黄洪平教授的国画;杜玉华教授的水彩;范坚教授的书法;马志明教授的素描;吴翘璇教授的构成;丘斌、李绍兰教授的设计基础等等。尽管为国画专业,但由于工作需要,留在了设计系。基于博观约取、触类旁通的艺术素养,在此期间我对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浅的研究。

2000年,迫切想回到国画系的我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胡勃工作室专门进修工笔人物画,当时授课的皆为全国知名工笔艺术家:有胡勃、唐勇力、刘金贵、陆燕、金瑞等老师。在北京的一年,我除了在诸多教授的指点下刻苦创作,还与本科同学王冠军、进修同学袁玲玲、庄道静、王海滨、王骁勇等人深入探讨艺术创作问题,这些同学现在皆为中国国画界的中坚力量。2001年我结束了进修学习,紧接着在这年的夏天又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岩彩学习。北京学习交流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正如吴子南教授在给我的展览序言里所写:“无论是在艺术的理解上,还是技术的精进上,都跨出了一个层次,并且能在“尚意”的传统中应用岩彩技法表达朴实、真切、平常的审美趣味。这一最为本真的艺术品质一直都贯穿于她之后的创作中。”此后我逐渐成为师大国画系的骨干教师。

2009年我随同厦门大学的张小鹭教授及日本壁画修复专家宫本道夫一同前往新疆克孜尔石窟考察,并且专门进入克孜尔中心柱式窟中面壁临摹壁画三十天。正是这三十天的与世隔绝,我亲身体会了千余年前,中国工匠们为诸佛绘像塑身的艰苦环境。直到今日,我回忆起那段日子,仍旧激动不已:在黑暗的石窟中面壁临摹的时候,我一直在冥想古代工匠们是怀着一颗怎样虔诚的心在虔诚地劳作······ 这就是工匠精神!回来后,我以赤诚之心创作的《克孜尔壁画现状摹写—四十八窟》《印象克孜尔》等作品便是对这段经历最好的回馈。由此我不仅对岩彩这一中国传统技法有了更为深入地研究,我的作品也升华为对中华古老文明及传统历史文化地深层思考。

坚信,学习交流一定是必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人生的第三次转折

     Q3:艺术带给您怎样的影响?在从事和组织艺术活动中,您有什么样的体验?


王燕教授:

2011年我再次前往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工作室继续深研工笔重彩人物画。唐勇力教授不仅致力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技法研究,更注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次的北京之行,对于我来说,不仅是艺术技巧上地再上层楼,更是艺术思想上的巨大提升。在创作上我更加注重对人物气质的准确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细腻描绘,对微妙情绪的精准把握。作品《小伙伴》中女儿与同伴们的天真童趣,《织梦》中惠安女的开朗乐观,《绪》中少数民族女性的温柔祥和,。如果说对女儿成长的点滴记录是我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对女性题材的钟爱是出于女性本能的视角,那么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则显示出作为艺术家的天然职责。《阳光午餐》关注的是留守儿童,《护牙天使》赞颂一线的医护人员。《天使系列》则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便创作的一组抗疫作品。这些作品也因其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及高水准的艺术表现而不断获得全国性的多项大奖。其中《阳光午餐》于2014年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



我的画笔下不仅仅有中国人的生活百态,我还利用去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短暂交流及英国德比大学的一年访学时间,创作了大量表现国外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作为中外艺术交流的使者,我在轻松惬意的状态下用中国传统工笔画创作的《非洲之花》及水墨画创作出的《德比印象》系列、《英伦小景》系列等应该说是十分成功地中西融合之作。正是由于多年地专研传统,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之胸怀,才能达到这种自然地创作状态。而这些艺术作品也成功地将中国艺术的精髓传递给了英国友人。德比大学的卡尔教授专门邀请我给学生上中国画写生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的中国画理论讲解及现场授课,让英国学生们对中国艺术有了深刻地体验,并对之肃然起敬。“德比印象汇报展是我以中国传统绘画方式表现英国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


学习尤其是对艺术的执著与坚持,有付出的回馈,在这条路上将会走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人生的第四次转折

     Q4:听说您还有出国访学的经历,能谈谈您在国外访学时的收获吗?

王燕教授:

出国访学一年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我将这一年的经历写了一本书《艺术与人文之旅--中英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以下是该书中的片段:

人文环境

首先是生活上的不适应,各种陌生手续的办理,当地语言的障碍,居住和饮食的不习惯都是对我巨大的挑战。我的英语基础差,只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在家自学的方法,每天坚持使用英语软件学习,和我的房东多交流,把肢体语言都充分用上。开学初,我积极参加了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表达和写作能力。

我所访学的德比大学,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庄园-查兹沃尔德庄园所在地,是英格兰中心位置,有着便捷的交通网络;德比作为英国德比郡的首府城市,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00年,由维京及盎格鲁.萨克逊人最早建立。德比市在英国工业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是英国汽车制造业、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劳斯莱斯和丰田等国际知名企业总部所在地——常年提供带薪和志愿工作的机会;德比气候温和,夏季通常温度在20-28摄氏度之间。冬季平均气温3-8摄氏度,城市北部的山上偶尔会下雪。即使个别年份市区下雪,一般在24小时之内积雪就会化得无影无踪。

初来乍到

2018年4月19日我从上海浦东出发飞往阿姆斯特丹中转四个小时,带着两个大箱子的我,幸好有老师的孩子--子臻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读博,他飞来接我去德比。下午,打车到订的民宿,包早餐,早餐有七八个英式品种,有鸡蛋,烤香肠,面包片,培根,香菇等,入乡随俗,几天吃下来也是会腻的,唯一不会吃腻的是烤面包片蘸果酱。

稍作安顿,我们就去市中心办电话卡,看看德比市DERBY中心的模样。德比是个美丽的典型的英国小镇,到处是整齐的小别墅和漂亮的花园,后来听说在英国,有花园的家庭或租户,不打扫花园是要被投诉的。

住了四晚的民宿,我终于在网上找到了离学校很近的房源,和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外合住一套房子,进门有车库,后面有花园,房东是丁克家庭,养了两条小狗。


初见导师、听课

第一次见到德比大学国际部的王妍老师,年轻美丽,但不乏沉稳和干练。王老师的英文名ULA,她按照约好的时间,带我前往艺术大楼找我的导师David院长,在英国不管是谁都可以直呼其名,不需要介意他的职位和辈分。进入办公室,ULA替我介绍后,我直接递上礼物,千里迢迢带来的十二生肖,这是我从景德镇精挑细选来的,纯手工制作。David问1968年属啥?还好ULA反应快,属猴,David经常来中国,对生肖一点不陌生。接着David带我们去喝咖啡。期间,我拿出画册和计划给David看,他表示肯定,建议我把每个月的计划都写出来,希望我六月份参加毕业生的展览,我说没有问题,他还计划下学期让我上本科生的中国画欣赏课。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难就难在自己的外语不知道啥时能达到自由表达的水平。

David院长介绍了一位叫Carl的老师做我的第二导师,他是美术学的系主任。Carl老师对中国文化的陌生,他看到我的新疆克孜尔壁画的现场摹写作品,问这里为什么是被破坏的,我说是外国来的偷壁画的盗贼干的,没好意思说是一百年前英国人斯坦因一伙人干的,他疑惑不解的看着我,我想还是以后慢慢交流吧……

提前十分钟我们来到课堂,Carl老师先开电脑,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教室,之前ULA老师告诉我,这堂课是Carl看大三学生的毕业创作,我觉得这应该是一趟不错的课,可以看到英国学生创作的思路和观念,也是几年学生生活的积累和思考。在老师做了一番讲解和要求后,学生自愿或由老师点名上台来讲解自己的创作,他们Log in后,找到自己的作品,放给大家看,同学们几个一群的围坐在几张圆桌周围,大家三三两两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就是国外教学常见的讨论式教学吧。也有个别学生把自己的Arts Statement放出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断地滚动着鼠标播放着作品图片,不少学生的作品是表现或是抽象的,甚至是摄影或装置艺术,Carl都从不同角度予以鼓励,看到学生满意的笑容从台上下来,我感受到了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就感。



剑桥的龙舟赛和裸骑

1441年由亨利六世创建的国王学院气势很大,成为剑桥的城市象征,站在绿草地上可以悦目,可以休息一下紧张的脑神经,后面是花园,叹息桥,康桥就在这里,小小的剑河很浅,适合游客们划船、游弋。

第二天我们打了车,前往耶稣学院,龙舟赛就在那里举行,我们加入到卢老师的家乡队—广西队,为她的娘子军团呐喊助威。龙舟赛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在其他国家,人们也会组织一些划船比赛,历史悠久的牛津剑桥划船比赛始于1829年,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不过这算是比较传统的比赛了,现在学生们发明了不少创意十足的划船赛,这次我们就有幸看到了剑桥学生们搞的奇趣龙舟比赛。

接下来就是参观菲茨威廉博物馆。书上说有莫奈,修拉,毕沙罗的作品,果然有几幅。梵高的作品虽然不是力作,但也可以窥见画家走过的路和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其实那天我们都被一楼的展览拖住了脚步,还没来得及看大师作品,突然停电,工作人员把我们请出了展厅,等了一段时间修不好,只好请大家拿包关馆,正在这时,一阵很大声音的喧嚣声传来,我一抬头看到了裸骑的自行车队伍,裸骑者非常坦然的和大家挥着手,骑着自行车从我们面前过去,大家的态度还是比较友好的,伴随着欢呼口哨就是咔嚓咔嚓的拍照……

我们搞艺术的经常画人体,没啥大惊小怪的。但是普通人很少见此情景,一路上和她们两个文理科博士普及人体美育知识。人体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为没有一种线条、轮廓比人体的线条、轮廊更生动、柔和、富于变化和富有韵律美了;也没有一种体积、形态比人体的体积和形态起伏更匀称、有力、更有弹性和更有节奏感了;更没有一种色彩比人体的皮肤色更鲜嫩、滋润、透明、更有光泽和更具生命的感觉了。


世界这么大,应该去看看,趁年轻多出去走走,人的阅历一定我们的宝贵财富。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人生的第五次转折

     Q5:对于江西今后的艺术发展,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燕教授:

作为在江西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画家,我一直关注本土艺术的发展。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江西漆画界急需成熟的艺术家作为主要发展力量,我一直就对漆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以优越的条件报名获得了免费参加“2020年厦门漆画高级研修班”的机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出了《天使》《地球宝贝》等作品。我将三十年来对“尚意”工笔和岩彩艺术的综合研究运用到了漆画创作中,赋予漆画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趣。

如今我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女儿也已考上了苏州大学,在没有负担的日子里,我终于有时间来实现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博士梦。很多人不理解,你都已经是教授,硕导了,还去受那个罪干嘛?这就是有梦和无梦人的区别,不为名和利,只希望沉浸在书里,做个精神上充实的人。我崇尚平实做人,以真诚之心待人,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遭事物:自然界的生命自有微小与强大之别,但没有必然的卑弱和尊贵之分。人的一生,不必比较外在的它物,而在于实现内在的“真善美”的“绽放”。绘画不仅向人们诉说美,更要向人们诉说深情、传统和文化,也许这种心灵的选择过程是出于情感和生命意蕴的表达,不管怎样,我要让心灵与自然实现物我交融,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

正所谓画者,心也。宁静、清和、恬淡,是我所追寻的。

命运给了机遇,同时也是人生的一个挑战,要在美术创作方面有所建树,是每一个热爱艺术人面前的新课题。






文图:王燕、吴洁

策划:吴洁

编辑:吴洁、魏希

审核:程凌云、朱璐璇、吴洁



    
官方微信    掌上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