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光明日报》第八版教科新闻以《豫章师范学院:推动大思政改革创新 润物无声培育时代新人》为题,报道我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报道全文:
豫章师范学院:推动大思政改革创新 润物无声培育时代新人
《光明日报》(2024年4月10日08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豫章师范学院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持续在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下苦功夫,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积极培养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加强组织领导 把思政课建设成为“第一主课”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把思政课建设列入重要议程,每学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持续建设和完善思政课制度体系。
学校党委书记挂点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院开展讲、听、评思政课,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领导班子成员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参加集体备课会,联系思政课教师,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对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设系列;持续设置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活动;设立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激励思政教师站稳讲台讲好课,守好课堂主阵地,增强岗位吸引力和责任感,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第一学院”、把思政课建设成为“第一主课”。
丰富教学资源 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学校制定思政“金课”建设方案,对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学业辅导等提出具体要求,助推思政课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切实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政课要入脑入心,关键在于增强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近年来,学校全方位、多途径深化思政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形成了“一化三式”教学方法,即“专题化+案例式+问题式+分类式”教学方法创新,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不断提高。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等新型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厚植爱国情怀的“深度”,打造一堂堂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版教材,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着眼学生疑难困惑问题,通过集体交流研讨和团队攻关,凝聚教学共识,助力思政课教师上好“精彩一课”。
为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将百年党史等作为鲜活教材,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中心,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体验教学,把课堂搬上舞台,融情于景、寓教于剧,用情景剧的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演”出来,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厚植红色文化 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五彩·五色·五维: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从“高校示范引领”到“中小学创新实践”,形成以“五彩豫章”为思政育人培养目标,以“五色之光”为思政育人抓手,以“五维联评”为评价手段,覆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
学校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一关键,多措并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每年选派思政课教师参加校外高水平学术交流、各级各类课程培训、专题研修班进修等活动,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全员“晒课”“大练兵”活动。学校注重把教学“大练兵”与教学交流展示相结合,努力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致力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大先生”。
学校积极整合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坚持“立足校园建资源、跳出校园找资源”理念,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深度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定期组织师生团队开展“一线课堂”“行走的思政课”“红色走读”等活动,聆听一线故事,分享一线收获,把实践体验大课堂中的收获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学校组建了青马先锋志愿服务队等一批有师范特色、专业依托、青年特点的学生宣讲队伍,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乡村社区,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体悟党的创新理论。
着眼未来发展,豫章师范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水平和铸魂育人实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建设成为省内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赵恒伯 游青明 段建斌)